close

  自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,桿石橋街道將群眾路線與創衛工作緊密結合,以全部7個開放式小區為焦點,開展集中整治;每日更新“創衛地圖”,轄區實現動態化監管;每日一報、每日一查、每日一改,形成創衛長效機制。目前,桿石橋街道以春元里小區為代表的7個開放式小區,已掀起“創衛革命”。
  “創衛為了什麼?從街道層面來講,就是為居民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。”談到正在深入開展的創衛工作,桿石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賈汝興說,“城區創衛,難點在於老舊開放式小區。越是難點,越要迎難而上。”“再過幾天,小區的樓道就全部粉刷一新了。”5月26日上午,桿石橋街道春元里社區居委會主任孟憲蘭指著8號樓的樓道對記者說。
  春元里小區有10棟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居民樓,30多年來,“樓內堆滿廢舊傢具、紙箱、蜂窩煤,樓外私搭亂建成風”成了常態。現在,所有樓道沒有雜物,樓道陸續粉刷,小區內私搭亂建已全部拆除。
  老舊開放式小區的“亂”,是創衛工作的難點、重點。“作為社區主任,如果連小區都治理不好,我覺得對不起大家,更對不起這個崗位。”因為整治樓道期間淋了雨,孟憲蘭患了重感冒,聲音帶著厚重的鼻音。2個月的時間解決了30多年的問題,孟憲蘭並沒有“勝利者”的喜悅。
  記者在10號樓里看到,從一樓到頂層,樓道通暢又乾凈,每一層的牆面上都掛著“創衛關聯你我他、齊抓共管靠大家”、“愛護家園從身邊開始”等宣傳牌。“就在這棟樓里,還險些發生了事故。”孟憲蘭說。
  幾個月前,10號樓一戶業主突發心臟病,120急救車趕到小區前的衚衕,車開不進來,最後,急救人員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,抬著擔架跑進了患者家裡,及時救治,才阻止了一場危險的發生。如今的春元里小區,不會再讓這樣的險情出現了。
  讓記者好奇的是,30年的老大難問題,是怎麼在2個月的時間內解決的呢?“剛開始清理樓道雜物的時候,幾乎沒有居民贊同。
   我們挨家挨戶做工作,但家家都在觀望。”孟憲蘭說,“個別居民以家裡只有老人孩子,沒法搬動雜物作為推脫。我們社區就全員上陣,幫著清理。逐漸地,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支持、配合我們的工作。”
  “在整治私搭亂建工作中,個別居民的集裝箱等大物件不讓動,說可以賣掉但聯繫不到買家。”孟憲蘭說,“雖然業主這麼說,但我們還是認真去做,真的去給聯繫買家,並談妥了合適的價格。最後業主也不好意思了,能賣的就主動賣了,能拆的自然就拆了。工作就是這麼一點一點乾出來的。”
  事實上,整治工作並沒有孟憲蘭說的那麼簡單。兒子即將高考不能陪讀、纏著繃帶帶傷上陣、婚房裝修一拖再拖……這樣的事情,集中發生在社區工作人員身上。但整治小區的工作,一刻都沒有停歇。社區一共7名工作人員,沒有一個休息日,沒有一個告假。說起社區的這些事和這些人,孟憲蘭才放下女強人的姿態,聲音柔軟了起來。“我們街道黨工委書記經常提到工作中‘精氣神’。我想,提升‘精氣神’,咬牙挺住,就沒有開展不了的工作。”
  為了鞏固整治成果,社區買了掃帚、毛巾、鐵鏟等工具,並給每個樓道居民排出了值日表。“有一天,8號樓的老黨員楊奎元跑到社區拉著我說,讓他幫著乾點啥吧。只要社區有需要,他隨叫隨到。”孟憲蘭說,“看著環境和居民發生的變化,我們工作也就無所謂辛苦不辛苦了。這讓我們覺得所有的付出真的值得。”
  (本報記者 王立冰 通訊員 陳娟)  (原標題:從小區“革命”看創衛攻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jzxdmbcm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